徐祥民: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之国家所有制说
徐祥民: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之国家所有制说 时间:2025-04-05 18:17:35
接著在4月9日,立法院通過朝野黨團共同決議,支持國際社會為恢復緬甸民主的相關行動,呼籲緬甸軍方勿以武力攻擊和平示威民眾,政府應提供在緬台商必要協助,並視個案放寬滯台緬人停居留期限。
或許也有人是像我這樣吧? 我找的第一個律師很不合適。回頭看我的「無痛離婚」過程,之所以在法律上沒吃什麼虧,也沒有與前妻真正走進法院爭訟,是因為我先做了最壞的打算。
只能說,當時那位律師和我的心沒有對上。兩位創辦人照顧這個組織,對它有責任,以愛灌溉,並從中獲得愉悅感,這就是經營得好的一個家庭。不知當自己離婚十五年後,會是怎麼樣雲淡風輕的感受。結束後,他急著向我收諮詢費,也不是很關心我的離婚計畫。若選到對的,每一分錢都讓自己更愉快。
未來如果進入正式訴訟程序,花的錢可能會比想像的多更多,更不用說若最後談的條件太差,造成的損失可能更大。訣竅二、在心理上,做好最壞的打算 我最在意的始終是孩子。〈張懸 交織於城市你的流行歌〉,城市畫報:236,2009。
她的編曲、歌詞敘事乃至於具有高度辨識性的歌聲,讓她無論是在主流或是獨立音樂中均自成一格,發展出極為個人、卻也因此獲得高度共鳴性的音樂呈現。在這首特別廣為人知的歌曲中,張懸獨特的嗓音,遊走於沙啞跟清澈之間的聲線,有別於聽覺概念上在流行音樂唱腔中對於「女聲」既有的想像。〈【台灣另一面】安溥的煉成歌手的聖地 女巫店魔法揭秘〉,蘋果新聞,2019。對於美好記憶的感懷而成的愛,不斷向過去回望的戀慕,似乎是不切實際的舉止,卻也深刻的切中許多處於矛盾情感狀態的酷兒與女同志個體們。
反之,是她不夠「完美」的聲音帶有菸嗓的沙啞嗓音。張懸的音樂浮出獨立音樂地表,最早也與女巫店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看似被「弱化」的聲音,卻也因帶有某種敏感與脆弱性的聲線,與不插電的吉他配器相互呼應,這種較少綴飾的民謠搖滾風格,相較於陽剛硬蕊的搖滾風格而言(當然,本篇在此並非要否定不同樂種對不同族群所具有的社會意義與動能),在音樂風格或是敘事上,看似較缺少對於社會霸權直接的衝撞性,讓聽者單純沉溺於舒適的感官聆聽中,卻也並非完全沒有開創性。王祖壽,〈張懸真切吟唱 彷彿救贖之聲〉,2006。綜觀張懸的音樂創作與個人風格,從早期在女巫店的定期演出、發行唱片到爾後在獨立樂壇甚至晚近的流行音樂界,無論是在音樂創作或是展演上,或是她對於性別平權運動的參與度與投入,作為一位高度參與性別倡議的獨立音樂人,也讓她在酷兒社群中獲得高度的關注。文:戴尹宣 女同志文化中的獨立音樂(上):女巫店的創立,具有性別包容性的展演空間 當代台灣女同志的聆聽取向,逐漸轉向特定風格的柔性搖滾音樂,以及女性生命敘事為主體的歌手
文:黃震南(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文系碩士,藏書人、說書人、拿著藏書說書之人。一來是台灣有廣大的《頭腦體操》讀者,已經培養出「非垂直思考」的能力。解嚴已經過兩年了,從政治開始鬆綁,各界也慢慢開放,有了深刻的反省與多元的聲音。本書的編撰者阿江,也在結尾的跋文〈重新定位「楊若笙」。
然而將《腦筋急轉彎》放進「時報漫畫叢書」裡,還是挺尷尬的。其實這一冊的繪者楊若笙,雖以漫畫家出道,在本書裡畫的並非漫畫,喜用大塊黑色濃墨突顯主題,有點寫實、有點抽象、有點拼裝的圖像,看起來倒讓我聯想起大約同一年代造成轟動的「司迪麥口香糖」標榜的「意識形態廣告」——有點難懂。
從第6集開始,原本負責1到5集題目的「阿江」退隱,改由「腦筋急救站」策劃,也就是讀者投稿出題。此後,全台便開啟了「腦筋急轉彎」的熱潮,在三年半之內,從第1集出到27集,等於平均一個多月出版一本。
因為是小本書,攜帶方便,在公車上、在學校裡,甚至帶進公司,閒聊、把妹,引為談資,功能極多。此書一出版,市場反應驚人,初版日期據資料記錄是1989年12月,我手上收藏的版本是1990年2月,才過兩個月而已,已經是第25刷。〉說明:「請讀者先不要給楊若笙扣上『漫畫家』的帽子,只要看待尊重他是一個真誠有才華的藝術創作者……(中略)……那些看不懂、不好笑的『作品』卻正清晰地展現令人驚喜的藝術光芒。例如這個題目: 有兩個人騎馬到某地,路上一時興起,約定玩一場「騎慢比賽」,誰的馬先到目的地就輸了。Photo Credit: CCC創作集,攝影:黃震南 《腦筋急轉彎》往娛樂漫畫靠攏 時報出版的《腦筋急轉彎》一炮而紅,方向也越來越往漫畫靠攏。除了我剛剛舉例的「騎慢比賽」也原封不動地收錄在《腦筋急轉彎》第一集中,本集還穿插了當時正紅的戲劇製作人王偉忠、吳念真的訪談。
例如:「小明帶一百元去買一個七十五元的東西,但老闆卻只找了五塊錢給他,為什麼?」答案是「小明只拿八十元給老闆。Photo Credit: CCC創作集,攝影:黃震南 《頭腦體操》採用一頁題目配插圖、一頁解答的編輯方式,其實影響了《腦筋急轉彎》。
第三則是剛好趕上政治上的解嚴,言論的開放,讓《頭腦體操》類型的題目,站在舊有的基礎上,更加「腦洞大開」。機智問答的在地化 但在這個時候,時報出版社面臨一個困擾:這樣的書,應該要將它放到那一類?如果只是單純的《頭腦體操》題庫,倒也罷了,但是這本書採用了上頁是題目、翻頁是答案,每頁插圖的形式,這與時報稍早出版的蕭言中作品《童話短路》單幅漫畫型態如出一轍,好吧,乾脆裝幀、開本跟《童話短路》看齊,《腦筋急轉彎》也就納入了「時報漫畫叢書」的版圖,成了《烏龍院》、《雙響炮》的學弟。
《腦筋急轉彎》是先在《中國時報》家庭版連載才結集成書,不過方才提到的「鑽石舞台」問答短片(節目中稱為「小魚吃大魚」)在1989年已有,兩者幾乎同時出現,誰先誰後難以分辨,可以看作是同時空下的相似產物,互相影響。結果比賽開始,兩人都坐在自己的馬背上,遲遲不策馬前進,無法進行賽事。
非關政治的一般休閒漫畫,本來就是專門插科打諢,題材較為無拘無束,還能怎樣「思想解嚴」? 答案就是《腦筋急轉彎》。這段文章才不出三句話,就提到《頭腦體操》了: 「王偉忠、吳念真這兩個50年代成長的創意人,碰到80年代的『腦筋急轉彎』,馬上聯想起兒提時代玩日本式的頭腦體操……」 其實《腦筋急轉彎》的初始,可能是想打造成台灣版的《頭腦體操》。《頭腦體操》在台的影響 這種機智問答不僅在日本引起話題,傳播到台灣也流行了一、二十年,終於在80年代末產生了新品種。有一個路人看見了,問明原因,給了兩人一個建議,比賽很快就順利完成,請問這個路人給了什麼建議? 如果用一般的「垂直思考」,也就是直線的邏輯思維模式去想「馬要怎麼跑得慢」,可能只能得到「雖然是比慢的,但須規定一定要策馬前進,馬停下來就輸了」之類的答案。
其實這一題的答案,用「水平思考」從根本大前提去解決的話,必須換個角度處理:「既然誰的馬跑得慢就贏了,那我就讓對方的馬跑得比我的馬快」,所以答案是「兩人交換馬騎」,於是兩人就會拚命策馬狂飆,比賽很快就會結束了。」年輕人爭相模仿成為口頭禪,可說是一種社會現象。
」所以說,《腦筋急轉彎》第一集突顯了出版社也不太清楚要怎麼定位它的尷尬,大概只能說「在漫畫跟非漫畫之間」吧。Photo Credit: CCC創作集,攝影:黃震南 70年代流行於台灣的《頭腦體操》。
而且時報不但與柯尼卡快速沖印合作,洗相片就送《腦筋急轉彎》,甚至當時正紅的綜藝節目「鑽石舞台」在廣告前後也會用腦筋急轉彎來吊著觀眾,讓觀眾為了聽答案而不轉台,還有一句slogan曰「嘿。曾正忠、嘎嘎、麥人杰、林政德、張友誠、朱德庸、敖幼祥等知名漫畫家集結演出,不但增添題目風采,漫畫家用圖像註解、延伸的技法也處處可見,讓漫畫本身在書裡的趣味性終於足以和題目平起平坐。
」這題就很《頭腦體操》。二來是《頭腦體操》流行過久,讀者開始對這種題目產生疲乏感。多湖輝教授的《頭腦體操》講究「水平思考」,經常用意想不到的角度去破解謎題。」 啊,抱歉,我剛剛措辭有誤,這不是「謎語」,這叫「腦筋急轉彎」。
經營臉書粉絲專頁「活水來冊房」此書一出版,市場反應驚人,初版日期據資料記錄是1989年12月,我手上收藏的版本是1990年2月,才過兩個月而已,已經是第25刷。
例如:「小明帶一百元去買一個七十五元的東西,但老闆卻只找了五塊錢給他,為什麼?」答案是「小明只拿八十元給老闆。曾正忠、嘎嘎、麥人杰、林政德、張友誠、朱德庸、敖幼祥等知名漫畫家集結演出,不但增添題目風采,漫畫家用圖像註解、延伸的技法也處處可見,讓漫畫本身在書裡的趣味性終於足以和題目平起平坐。
Photo Credit: CCC創作集,攝影:黃震南 《頭腦體操》採用一頁題目配插圖、一頁解答的編輯方式,其實影響了《腦筋急轉彎》。Photo Credit: CCC創作集,攝影:黃震南 《腦筋急轉彎》往娛樂漫畫靠攏 時報出版的《腦筋急轉彎》一炮而紅,方向也越來越往漫畫靠攏。